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关于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 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来源:界 日期:2020-10-20 浏览:2287

为了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盘活用好馆藏文物资源,推动博物馆逐步开放共享文物资源信息,规范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中馆藏资源授权,国家文物局今年5月出台了《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5月30日举行的北京文博版权授权交流培训会上,专家学者们对于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进行了研讨。博物馆馆藏资源的版权如何保护?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博物馆馆藏资源?看看专家们怎么说。本文是“中经文化产业”根据专家发言整理,未经专家审阅。

如何保护文物的版权?

原国家版权局巡视员、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

副主任许超

▲ 故宫角楼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马丹/摄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文创经历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故宫馆藏的一些玉玺很漂亮,很珍贵,却被人家无偿的仿冒仿制。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轻而易举的下载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一些古画。虽然著作权不保护,但是是我们故宫博物院一直花力气来保存的。这种情况怎么办?如果靠著作权保护有难度,因为著作权保护是有期限的,一般来说就是作者终身加50年, 那靠什么来保护这些文物的版权呢?

我有一个案子关于剪纸。一个农村老太太,她做的剪纸被一个美院的老师复制了,编到她的画册里。老太太就告这个老师。老师说这个剪纸是民间艺术,你可以用我为什么不可以用?后来法院说,你在别的地方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剪纸吗?她找不到。这里老太太的剪纸中有很多民间的元素,但是老太太把它融合在一起就成了老太太的作品了,那保护期要从老太太有生之年加50年计算。

像剪纸这一类的创作可以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富春山居图》这一类不能修改的文物怎么办?我觉得可以主要靠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和物权法来保护。物权法保护动产和不动产,比如《富春山居图》属于动产,这些动产如果它的产权人是故宫,代表国家来保护这个财产权的话,只有故宫能够决定谁才能够拍摄它,谁才能够利用它。

文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很重要,各种法律都要用到,全方位保护我们的文创产品。

商业是传播文化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原首都博物馆官长、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博物馆

艺术总监韩永

什么是文化事业?最近文化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文化权利。在现在的文明社会里,公共财产需要做什么?是满足公众的最低水平的需求。所以博物馆免费开放。但现在我们有一个问题建设博物馆越来越豪华,这是我反对的。所以文物部门和建设部制订公共博物馆的建设标准。私人博物馆建得多豪华管不着,但拿财政的钱应该满足公众的最低水平。

▲ 以饕餮纹为元素的各式毡布包。饕餮纹常见于青铜器,以正视兽类的颜面为主要构图。新华社胡林果/摄

那文化产业是干什么?是文化为经营内容的产业,做买卖的。创意产业是什么?这是政府提出来的,创意产业有几个前提,第一个确权,第二是市场交流、交换,第三是创造就业。

那么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我们简简单单复制一个青铜器这叫文化产业,如果我们把青铜器的要路创新了一个丝巾这是创意产业。我们现在叫文化创意产业。搞文化创意产业能搞活文博,我不信。文博要搞活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从体制上深化改革。我们到现在还得不断的跟各位馆长说,不是不能挣钱,是不能分钱。

博物馆靠商业,靠文创能不能养活自己?告诉你们,不能!文创仅仅是一个博物馆核心业务的外延。文化传播最有效的方式,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商业。我想说的是博物馆自身的专业和核心业务通过市场的方式,通过有价服务的方式进行传播文化。

再来说版权,美国不说文创,美国就叫版权交易。博物馆有一个问题,现在博物馆的版权必然存在伦理上的悖论。博物馆所有的藏品没有一件是博物馆的,是公共的、民族的或者是人类的。那你哪儿来的权利?你就一义务,所以博物馆的藏品从本身属性来说,你是代为看管,你没有权利处置。

我照相了,这个照片是出版物,就有版权。咱们有实际的操控权利,所以说现在馆藏文物图片都是馆藏博物馆自己拍的,那个图片的权利归自己管。

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无偿提供,因为博物馆没有自己的利益,你是以人民群众为最大的利益,但是我们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资源不被浪费和滥用,某种意义上实现自己的效益,通过法律写成手续、程序去落实这件事也是有必要的,也是阶段性的。

我个人相信未来的博物馆发展中博物馆馆长有两个夙愿,一个叫做最低门槛的最大范围的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资源。第二个能够为每一位观众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永远是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所以我的理解就是这个过程中大家做好三件事:一是要确立自己的权利,第二要保护好自己的权利,第三要运用好这个权利。

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开发文创产品?

北京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祁庆国

博物馆应该把自己的资源贡献出来让公众学习分享。所以影像也好,相关资料也好,作为基本信息是应该免费提供的,是不应该主张权利的。比如说博物馆的网站上很多图片,这里边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作为资料公布的肯定是一个小文件量的图,可以看到它的信息就可以了。这是现在比较多的一种做法,就是说你只能看看,写文章可以用用,但是你想印画册就不能用了。

还有一种情况,现在包括大英博物馆,他们公布的藏品文件都是很大的文件,比如11M。难道他们不考虑著作权保护的问题?他们有一个术语,叫后主张权利。如果你是学习用、非盈利用没有关系,你可以用,但是如果你是盈利性的项目,你自己找博物馆办理手续。如果你用于商业、用于盈利了,没有来博物馆办手续,博物馆可以主张权力。

▲ 来自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扇子,扇面由甲骨文文字点缀而成。新华社记者胡林果/摄

我们应用传统文化来开发文创,首先的一个问题是叫历史文化的那种精神气质我们怎么样理解?怎么样在我们设计的文创产品当中有一个体现?而不是一个很机械的模仿。其实一个民族的文化在精神气质上各有特色,如果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创,可以把精神气质的特色做出来的话,应该说它在社会上无论是我们本民族的人还是其他人都会很感兴趣,都会感动他们,吸引他们,所以我想这个其实是很重要的。

涉及到知识性,或者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我们要把握住。我们所做的文创对于某一个文物的信息也好,不可移动的文物信息也好,不能违背它原历史时空当中是怎么用的,是什么含义。我们如果想利用某些造型,某些图案,或者是某些元素一定要深入思考一下。去年有一个作品设计了一个小酒壶,但是这个造型是个小和尚,中国的和尚是不能喝酒的,这个不光是知识的违背还违背了禁忌。

前不久贝聿铭先生去世大家都在怀念他,他设计的博物馆在世界有多处,他所设计的这种针对某一国家,某一个地区文化的设计的博物馆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对这个民族的文化有一个深入的研究,最后用一个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是精神气质,第二个是知识性,两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所以他的作品才是杰作。

在我们设计当中,一定要和谐。怎么和谐?就是造型也好,图形也好,色彩也好是和谐的,而且这些外在的和内在的知识性,内在含义是统一的。那么这个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和谐。

如何保护文物的版权?

首都版权产业联盟秘书长韩志宇

文物在著作权保护期内的那肯定是很少,很少有这种机会,应该说基本没有,只有那些开发的再设计再创造的产品还可能涉及到眼前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虽然我们这个产权产业讲究长尾理论,说所有的作品从它开发那天开始会产生一系列的衍生品,但是这一定是指对于文物再开发再创作,比如说影像资料。只有在形成了新的作品的情况下它才能作为版权进行保护的,但这个文物不管怎么流转,它不是版权保护的范围,这是我说的第一个想法。

国外的文物管理和开发问题、博物馆管理问题,实际上这么多年我的印象中,我能看到的就是国外这一块儿一直在发达国家,一直是属于一种市场性的开发和运作,而不完全是由国家出钱,国家管的这个性质。

▲ 首都博物馆外墙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年巍/摄

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文物作为文化的传承和保存,它始终应该是国家的一个责任,这一块儿的事情就得国家出一部分的钱来做。这个性质是谁?这个是全民的东西,是完全公共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应该尽可能的让大家看,尽可能的让大家感受接触,这是应该做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外在进行市场开发,我们这几年受到了影响也在讨论怎么利用再创作再开发的问题,但是我还是认为你如果找一个合作单位来跟你合作开发的话,那它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赚钱。它一定是为了盈利,如果不为了盈利它一般的情况下不会把资金投到你上面来,我个人的看法文物保护、博物馆事业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但是不能过度开发过度的商业化。这是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指引》指导馆藏资源开发清晰又详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书记兼馆长郭豹

很多朋友不太了解我们石刻馆,我们在国家图书馆东边,它有三个属性:

第一个建在明代皇家遗址,

第二个院内有一个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金刚宝座,

第三个我们还是一家对外开放的博物馆。

这是我们的三个属性,同时我们还是两个试点单位。我们是国家文物局首批公布的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之一。同时,我们也是北京市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这个试点是要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内容的一个组织。目的是为了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其实博物馆要干的工作很多,在新时代我们使命很光荣,责任很重大,那么我们既有老问题,还有新情况,我们既要长期坚持文物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我们还面临着让文物活起来,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这样的任务。我想作为一名基层博物馆的馆长,我感觉到压力很大。其实每一名文博人的责任,职责都很大,这也是我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

▲ 中国民俗博物馆展品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闫梓濛/摄

其实博物馆有它在行的一方面,比方说保护文物、举办展览,这是我们的专长,但是在很多方面我们也是外行,也是小白,就拿现在说的文创这个版权保护,授权这方面我们不懂。

就拿文创产品开发、版权保护授权来说,我的感受《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清晰。它授权内容界定、模式、流程、权利义务都很清晰。后面还附了合同样本,我们基层博物馆有了这样的指引干起活来很轻松很容易。所以我想我们馆在之前作为试点单位也开发了很多文创产品,包括我们与馆藏、石刻书法开发的文具,笔墨纸砚等等,也包括我们结合金刚宝座上面的佛祖开发的知足常乐这样的文创系列,但是在如何更好的实践资源共享,实现更多企业参与到这场工作中来,我们确确实实过去也很困惑,现在有了《指引》我想我们可以按照《指引》所列的这些内容一步一步来,能够把文创工作、版权授权工作做好。《指引》不仅仅是盘活文物资源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规定非常详细,可以实现社会资源共享的重要文件,更是为博物馆管理者和工作者保驾护航的重要文件。

如何保护文物的版权?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代理部副主任那玲

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博物馆都是一类事业单位,是全额拨款的,在做文创的过程中是有很多特别大的困难。这是一个机制上的问题。在具体做版权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的工作中,我觉得可以有一些跟大家分享的经验。

因为文博文创是有一个文化内涵在里边,是有文化精神的,是代表文化符号,我们要传递的不仅仅是创意产品那么简单,我们更需要的是对于精神内涵的接受,它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那么作为博物馆来讲这也是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在很多馆藏资源的开发上产生的著作权的问题或者是商标的问题,我们有很多具体保护的措施。比如说图片,音频视频的作品可以在互联网上广泛的流传。水印是很好的措施,在后续被使用被商业化的过程中是有具体作用。在追踪上,我们中心致力于对互联网上音视频、图片,通过打码的方式,可以追踪到具体使用的情况。一方面我们掌握谁在用,另外一方面谁在侵权使用,我们用这种技术手段能够去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也进行一定程度的维权。现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开发了互联网的监测维权的工具平台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网的扫描。

▲ 博物馆文创仕女雕塑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成琪/摄

另外很多文创产品,经过了设计、生产、运营,大家投入很多的心血产生出来的高附加值的具体产品,它在电商销售的过程中有很多人非法的复制使用。这个上面我们也有措施可以给大家提供专业服务,一般的情况下电商的维权5到7天可以做到投诉下架。

我觉得文化产品一定要有一定的质量,并不是说一个简单的创意出来,没有经过把关就随意的设计出来了,它会给别人一种误导。这是我们精神文明的传递,所以这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博物馆这个角度,我们的设计人员,我们的一些研究人员可能也要更多的参与到文创具体的工作当中,对于被授权商进行一定的管理。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在授权衍生品产业是非常发达的。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整理,转载请联系“中经文化产业小助手(cexiaohua)”获得授权

观悟泊(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0037061号-1